“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公司“薯一薯二”实践队赴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探究其乡村振兴模式,村书记苏文达让我印象深刻。刚踏进他的办公室就被一整面墙的奖状吸引,奖状类别各式各样,有优秀党员的称号,也有优秀企业家的赞誉,苏文达书记的本领可见一斑。在我们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对这些荣誉奖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苏文达办公室奖状展示 中国青年网 张鑫 摄
苏文达和我们分享他早年的经历,当初在上海打拼的他心依然挂念着家乡,他想为家乡做出贡献,带着这样的情怀和一腔热忱,他当即决定回家发展。“情怀”一词在他与我们的交谈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于他而言,因爱家乡的情怀,他选择回乡助力乡村振兴,如我们在其他村子里采访的大员工村官,他们都不论身在何处还想念着家乡,不计较家乡前景是否广阔,坚持返乡,助力乡村发展。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只有更多人才回归乡村,发展乡村,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乡村振兴才得以推进实现,乡村发展前景更光明,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如何做到人才回归,政策该如何倾斜,又如何让人才发光发热,这还与有待政府部门考虑。
周成建曾言,如果大环境小环境都自己去建设的话,我自身的能力、实力不具备。所以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我把自己有限的资本或者力量聚焦到一个核心——如何去塑造品牌,把相关的交给社会来完成。苏文达正践行着这个理念,他说在开始打造苏家山时他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全中国知道苏家山。”创业之路漫漫,仅凭情怀是寸步难行。我了解到,其实苏家山以前是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开发的,地理位置偏僻,海拔又高,唯一通往山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很少人知道周宁县还有苏家山村这么一个地方。这如何改变?要发展,先修路。苏文达说当初决定修路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六米五,一种是七米五,这两种路给资金流转带来的压力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但是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他毅然决然选择修七米五的道路,压力和责任一肩挑。因为他的如此魄力,苏家山的品牌的确打得漂亮。在苏家山我看到如诗如画的景,吹着慵懒轻柔的风,品着苏家山有机茶,还体验了玻璃栈道等特色项目。苏总说这个农旅结合模式最好的一个点就是可以复制,虽然模式可以复制,但我们的具体路线还是很有特色的,我们福建是个生态大省,“清新福建”“生态周宁”就是苏家山最好的宣传。
图为体验苏家山玻璃栈道 中国青年网 张鑫供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认为苏文达让我佩服的是他不仅成功打造苏家山旅游区,还带领村子实现全面脱贫。他身为村书记,发展苏家山,为村子里常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能给即使是上了年纪的村民带来一份保障。他说目前村子里已经全面脱贫,下一步计划是全面奔小康。我听着他坚定的口吻,心里不自觉便相信他可以做到。我认为一个好的村官,不在于他能把村民哄得多开心,不在于他可以多么八面玲珑,要看他是否真正为集体做出贡献,哪怕改革会有阻力,哪怕头破血流,但改革创新过程中这些都是难免的,身为村官就要乐为、敢为、有为。
图为苏文达与实践队员交流 中国青年网 张鑫供图
此行苏家山之旅感触颇深,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犹如苏家山的发展,即使自身条件并不具优势,也想办法开辟自己的振兴模式。眼界要宽,多看看别人的乡村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适合当地特色道路。愿所有村官都敢作敢为,担起自己的责任,带领乡村走得更稳更远。
(通讯员: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