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况
1971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生产全程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甘蔗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甘蔗糖业》、《亚热带农业研究》编委。
作为我国甘蔗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甘蔗现代种植业与机械化、工程化、资源化、信息化及技术经济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开展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十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和省科技厅项目等共6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863”计划2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项、“948”重大项目2项、国家攻关引导项目1项等。是2003-2007、2008-2015年两轮国家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甘蔗)框架设计、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科技行动计划、优势产业带技术操作规程等行业规划和一批行业标准的主要执笔人。
2、承担课程
《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能源作物》
3、研究方向和领域
农机农艺融合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高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甘蔗育种与栽培
4、主要承担课题
(1)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生产全程机械化岗位科学家,主持,年限:2008-2015
(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参加单位主持人,年限:2007-2010
(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参加单位主持人,年限:2010-2014
(4)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糖蜜生产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主持,年限:2007-2009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参加单位主持人,年限:2007-2010
(6)国家发改委“高优多抗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年限:2005-2007
(7)国家发改委“双高”能源甘蔗优良种苗培育及高效生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年限:2006-2008
5、教学科研成果
作为骨干参加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及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育成3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品种审(鉴、认)定;4项成果通过农业部和省科技厅、教育厅鉴定;获国家首个甘蔗赤眼蜂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首个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软件著作权;作为第一起草人有1项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主编1部教材,发表50余篇论文。
6、荣誉称号:
(1)2006年6月获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颁发“区试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2)2007年9月获公司颁发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7、代表性论著(第一作者)
(1)张华,“双高”甘蔗生产技术,2006年3月,中国农业出版社
(2)张华,罗俊,袁照年,国家甘蔗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热带作物学报》2008(6):744-750
(3)张华,罗俊,陈如凯,甘蔗机收作业技术要点,《农机科技推广》2009(1):51-52
(4)张华,沈胜,罗俊,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中国农机化》2009(4):15-16
(5)张华,罗俊,陈伟绩,适宜机械化作业宽行种植的甘蔗肥料效应,《中国糖料》2009(4):12-14
(6)张华,罗俊,廖平伟,郭伟,我国甘蔗机械化成本分析及机收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热带作物学报》 2010(10):1669-1673
(7)张华,苏俊波,林兆里,杨俊贤,杨颖颖,机械化模式下不同追肥量对甘蔗品种产量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12(8):1354-1358
(8)张华,林兆里,罗俊,苏俊波,不同甘蔗品种的机械化收获损失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12(9):1590-1592
8、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91-83789428、18695702152
(2)电子信箱:zhanghua4553@sina.com,QQ:4473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