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源于: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news/20190730/69186.html
近日,公司作物科学学院芒种农耕文化传播实践队在南美回族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南美回族文化展示馆,并再度走访当地村民,探寻当地回族特色文化,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初见,历史文化深厚
永春县南美村回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一个因海上丝绸之路而生的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历史变迁,形成了儒释道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积淀格局。此外还具有回族独特的音乐、舞蹈、技艺等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由于受到多方文化的冲击,现如今回族文化的许多经典特色也逐渐没落。
实践队员正在参观南美回族文化展示馆。通讯员冉春霞摄
实践队于7月8日到达南美村,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参观了南美村的整体风貌,感受到了回族独特的穹顶建筑风格。当地热情的少数民族也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在采访交谈过程中,实践队了解了当地少数民族村民的习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以及服饰等等。
实践队员正参观南美文化馆。
再见,民族文化渐弱
在采访观察中,据村民描述,南美村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服饰上,当地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不同颜色,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不过现如今除了重大节日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没有人身着这些服饰。
随后,实践队参观当地百年古厝——高兴堂,为二进二程三厅土木结构,左右各有两列护厝。顶厅正上方挂有“副魁“、“尊达德齿”牌匾,堂前立有旗杆。据老人介绍,“就算是古代大户人家也不一定有旗杆,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当时族人夏范在50多岁时中副武举,清政府所赐。”堂中有回族雕刻:木雕和砖雕,主要表现回族独特的纹饰,之其精湛的技法而表现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
走访期间,实践队试图寻找当地的刺绣品却找寻无果,在一个婆婆介绍下得知,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回族刺绣了,也许只有文化馆中还能看到它们的影子。据记载,受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影响,回族民间刺绣以其独特的风格,广泛流传,刺绣以其淡雅恬静的风格,表现回族群众对生活美的追求,实践队员随后又找了几位当地村民,都得到了差不多的答案,不由地惋惜少数民族的优秀技艺处于基本失传的状态,实践队员表示,“文化流失现象有些严重,我们更应该重视,引起更多人们来关注和保护它们,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特色优秀文化的责任。”
实践队员寻找村民了解当地回族特色文化
未来,传承你我他
此外,实践队在调研中了解到,在“美丽乡村”建设下,南美村也并没有放弃自身的独特文化,充分利用自身依山傍水、生态良好、民风淳朴、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注重凸显“海丝”文化。找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全力打造“民族风情型”美丽乡村,获得了“泉州市文明村”、“泉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传统村落”等称号。同时,以“回族风情,生态家园”形象定位,构建回族特色建筑、“回”字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除此之外,积极配合政府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香樟、油茶等特色产业,现如今已经显现“民族风情型美丽乡村”的魅力。
在参观文化馆中,实践队也遇到黎明职业大学闽乡实践队,期间两队对各自的调查结果相互交流,两个团队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探索中发现一些普遍现象,现如今少数民族文化流失严重,并且当地村民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对文化的关注,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让这些优秀的特色文化更好地被保护、被传承、被发展。
在后面的参观活动中,村民们用当地独特旋律的歌声和本地特色的俗食对队员的到来进行了热情款待。交谈之中,这时队员才发现他们没有了自己的回文,只互相通过当地的方言来交流。
此次回族村寨之行,收获颇多。既近距离接触到了宝贵的回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的思考,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能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展现独特魅力,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我们青年学子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