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青网(2019—08—09):支教感悟:请铭记这段时光

信息员: 廖诗淇发布时间:2019-08-06浏览次数:80

以下内容来源于: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1365884&app_version=1.1.6&sid=438256&time=1566329390&signature=AG6vDYbegoP2Owr90x84KB0QQIvq5A1jVBXQnmqNLEMRyzZ3lW&sign=70920931df753dcdb42c0112f68f0437#


从刚来那天的晴空万里、炎热日光,到后来的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最后还是归于阳光大盛、清风徐徐。而我们,也在这样的天气转换里,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历练。很多次幻想,我们最终分别之后,某一个平淡的午后,或许他们偶尔也会想起我们曾教过的歌谣、曾朗诵过的古诗、曾讨论过的故事。

短短的十五天,我们却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记住了每一个员工的名字、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性格。最开始的懵懂无知、对于支教的准备不足如今也能在员工面前独当一面,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而那些蜿蜒曲折的小路、早起池边的洗漱、夜半会议的忙碌、饭点的人群簇拥,共同铸成了这次支教实践的背景。

对于支教,其实有很多人不理解,更多人觉得是实习、是工作经验和社会调查。他们总是冷眼旁观,问我们走后孩子又该何去何从。我们与孩子相伴的时间确实有限,但即使是为人父母,也无法陪伴孩子终生。用青年的一腔热血来说,不过是回馈社会、一片爱心。用受到的教育来说,不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世界万千。用人生经历来说,不过是灵魂的相遇、重拾童真。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不过是身份体验、七尺讲台的魅力。

在来到赤坑村之前,一行人准备了大概一个月左右,从来自一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员工里筛选,从课程内容到实验器材、从教学用品到奖品玩具,无一不充斥着用心。我们的支教点只有两个教室,但我们却招收了三个班级的员工,我们只能苦中作乐,把较为空旷的两个教室中间当做教室,从村部借来了一个小黑板支撑起我们的日常课程。好在孩子们也从不抱怨,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与挑战。

图片为实践队队员正在用小黑板给孩子们上数学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文丽 摄


本来以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掌控全场,对于我们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当我们真的身处此地、此情此景却发现,好像比想象中难得多了。小朋友们总是自说自话、吵吵闹闹,视规矩如无物,稍微大一点的又顽皮爱作对。那些上学时雀跃进门的身影,操场上欢乐奔跑的身影,课间嬉戏打闹的样子,课堂上积极活跃的样子,放学时不愿离开的留恋,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画面和回忆。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在不停的遗忘某些日子的同时,又不停的去回忆那段日子。回到学校也有了一段时间,而我们却总是一次次的谈起那段刚刚结束的时光。小时候的我,也不曾想象,未来会去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样的事,家乡以外的地方是怎样的繁华或朴实。而支教也让我想要为孩子打破那层壁垒,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希望成为孩子们浩瀚星空中的一抹光亮。也正呼应着我们稻草人支教队的口号——“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图为临别之际,实践队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留下了充满温情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文丽 摄


但是,支教活动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我们十个老师。我们更成熟了,也更有耐心了。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但是流逝的时间带来的却是比失去更要美好的得到。那不仅仅是和孩子们的相遇,也是我和九个老师的相遇。我们属于同一个学院,却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孩子不同的是,我们的相处可以平淡易懂、友爱互助。我们之间性格迥异,有一点就着的暴脾气,也有从不生气的温柔型,有乐于奉献的付出者,也有天天逗乐的幽默派。我对每个人的了解虽不同深浅,但我知道我们是一个团队,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很难说是如何的缘分,让十个人相聚、相知、相伴在赤坑,或许是前世的回眸,也是今生的努力。看过彼此最狼狈最辛苦的样子,也看过彼此那样开心醉酒的样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回忆,也是今生再也无法复刻的影像了。

今年我二十岁,暑假,参加一次支教,认识了一些人,做了一些事,还有很多心情已经遗忘在了细碎的时间里,但你应该可以想象,这是一段多么值得铭记的时光。我只能说,各位保重,我们永远在一起。(通讯员 廖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