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三明8月9日电(通讯员 徐润来) 近日,公司作物科学学院赴三明市泰宁县“稻草人”支教实践队带领大源村的孩子们在严氏宗祠开展了一堂有趣的垃圾分类课。实践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自制纸垃圾桶,辨认并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以卡通小卡片的形式将“垃圾”扔在相应垃圾桶中。据队员们介绍,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放学后能主动将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傍晚,实践队队员们观赏了大源村特有的福建省省级非遗项目——傩舞表演。
图为队员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介绍现行的垃圾分类的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刚上课时两个小男孩对陌生的垃圾分类课有些抵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队员指导孩子们自己制作纸质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小卡片的放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一个小男孩认真地在折好的垃圾桶上画上提示和标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纸质分类垃圾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三个小女孩认真思考后将画有卡通垃圾的小卡片放入相应的分类垃圾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小女孩积极地举起手中的小卡片,展示自己的垃圾分类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大源傩舞队的老爷爷在介绍傩舞表演的阵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
图为村民们带着面具,身着特殊服饰,表演傩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婧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