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画出了美丽蓝图。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把农民聚居的地区建成能留住乡愁的载体,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福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说到生态宜居,就绕不开垃圾问题。近年来,垃圾作为城乡代谢的产物已经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对于环境和经济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态宜居的重要一环,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三化”原则,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8月15日至8月21日,在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松良老师的带领下,8位公司的本硕生联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屏南乡村开展“垃圾分类与综合利用”的调研与宣传活动,以走访和宣讲的方式向熙岭乡四坪村、龙潭村和墘头村的村民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力所能及地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将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到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村民建设宜居环境,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做出贡献。
图为王松良教授与实践队合影
8月15日,实践队一行9人整装待发,以饱满的精神从福州出发前往位于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的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从这里正式启航。
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经理、西南大学潘家恩教授,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王松良教授与实践队在研究院内进行多次探讨交流,结合屏南县政府的有关政策资料以及现有垃圾分类政策,列出可行方向,确定本次实践的具体计划安排,确保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垃圾分类与综合利用实践队活动从屏南县四坪村启航
8月16至17日,实践队在四坪村开展活动,通过收集四坪村日产生垃圾量数据,询问村民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意愿。小队先是与书记及副村长了解村内整体情况,在交谈中了解到,四坪村作为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所在地,具有一定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背景。村内已设有垃圾亭、垃圾分类桶和醒目的宣传标语,并召开过动员大会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等,但由于村两委在管理上力不从心,实施垃圾分类仍然面临较多困难。于是小队按照计划分为两组,分别与新村民和老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小队共走访了村里众多村民,对整个村庄进行全面了解。
实践队走访四坪村村民
在访谈的过程中,小队发现大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均持支持态度。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认为可以采取设置示范户的方式,优先在支持力度较大的家庭开展垃圾分类的实施,以小家带动大家,从而达到易推行、易接受的目的。
8月17日晚,在村委和研究院干事夏涛的帮助之下,实践队组织新老村民在戏院开展第一场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潘家恩经理、王松良教授分别就四坪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进展、整体生态观和高效堆肥方法进行动员、宣讲,鼓励当地村民开展垃圾分类;随后由实践队队长贾近为大家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原因、意义和方式等,并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现场进行垃圾分类。宣讲会后,村民们纷纷表示垃圾分类并不像想象之中那样繁琐,并且有更多的村民表示愿意加入到垃圾分类之中来,这无疑为实践队接下来的调研增加了更多的信心。
实践队在四坪村进行垃圾分类宣讲
8月18至19日,实践队来到龙潭村,龙潭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气候康养福地,吸引了一大批新村民或老村民返乡来此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龙潭村振兴事业。在总结在四坪村调研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之上,实践队根据龙潭村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调研和宣讲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新村民对于生态事业、垃圾分类事业的大力支持,在保护环境方面,产生了极强的共鸣。部分新村民们提到,自己的民宿或餐厅中就在实行垃圾分类,且在小范围的做堆肥;更多的新村民和游客对于实践队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表示愿意配合并且帮忙宣传带动他人,并对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做公益的、正确的事情表示高度赞同,队员们备受鼓舞。
在老村民中,虽有少部分人表示支持,但是大多数村民还是并不看好垃圾分类工作,认为难以实行,在与老村民的沟通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小队选择在龙潭村活动广场进行宣传普及,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召集村民前来参与。在没有投影设备的情况下,实践队队员贾近、邵晓檬、虞君铧借助前期的学习与调查,直接进行宣讲活动,这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实践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探讨之后,决定计划未来在此处以新村民为突破口,先做出示范,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老村民宣传推行,以期达到更好的推行目标。
实践队走访龙潭村村民
8月20至21日,实践队来到墘头村开展调研及宣讲活动。墘头村的新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整个村里目前都为老村民,但是在与村书记谢桂塘的交流之中,实践队深深感受到他对带动墘头村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的信心和关切之情。谢书记表示村内虽有垃圾集中点以及分类桶和张贴宣传标语等,但是并未有过宣传动员会等,村民们对于垃圾分类之事的意识有待提高,继而提出了推动实施的关键:一是资金问题,二是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希望实践队可以为村民们进行宣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与实践队的计划安排不谋而合。
墘头村书记与实践队座谈交流宣传方案
8月21日下午,谢书记对村民们进行动员,组织参与支持实践队的宣讲活动。小队为村民播放小品《从我做起》巧妙引出垃圾分类之事,随后实践队的刘枭英、林威、颜登瑞同学就环境现状、垃圾处理现状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式等进行知识普及。实践队队员贾近与骆欣采取看图提问的方式与村民互动,而常鹏艳运用视频号对此次宣讲会进行直播,此番宣讲下来实践队与村民们都收获颇多。
实践队在墘头村进行宣讲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当前亟待规划出符合农村生活方式的垃圾分类方案以促进农村垃圾的减量化和堆肥产业开发资源化。相信通过所有人们的共同努力,定能变废为宝,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从而推动乡村发展。
实践结束后,王松良教授总结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一。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的需求,二是对于整洁居住环境的需求。对于暂时没有稳定产业的乡村,可以先从建设宜居环境带动乡村的产业兴旺,从而促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通过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不仅促进宜居环境的形成,也能推进食品更加安全,一举两得。
在三下乡活动临近尾声的时候,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四坪村、墘头村联名为实践队寄来了感谢信,信中表示:“青年是当前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公司垃圾分类与综合利用实践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支持了乡村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这封感谢信承载着的不仅是对同学们的感谢,更是对新时代农院学子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这些话语仿佛滋润的春雨浇灌着干涸的大地,让实践队每位成员心中都得到了慰藉与感恩。
通过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时代变化,深入了解在乡村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其执行的便利与困难之处,践行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垃圾分类与综合利用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