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精神助力农业发展,稻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信息员:图/文 周宇航发布时间:2022-07-15浏览次数:27

只要我们根据农民的需要做好服务,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达到一定规模科学化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把种粮基地种粮大户的事情办好。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曾任职福建省副省长时在浦城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乡村发展历程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7月13日,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浦城县服务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季彪俊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浦城县富岭镇殿下村福建省稻产业展示馆参观学习

图为浦城县农业局精作站的张明泰站长为队员们进行讲解

山路蜿蜒,进村的道路旁,生长正盛的稻禾在阳光肆意的伸展着叶片。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队员们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稻文化氛围。到达福建省稻产业展览馆后,浦城县农业局精作站的张明泰站长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向大家介绍了习总书记曾在此做出的农业发展重要指示,同时为队员展示了自2001年以来浦城县的农业服务工作情况以及粮食规模产量的增长。“面对习总书记的指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农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张站长和队员们讲解到殿下村农业发展和稻文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仍然是感慨万千。队员们也深受感染,不断的交流记录着。对殿下村稻文化的底蕴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

图为带队老师季老师正在为队员们讲解育种学相关知识

在此过程中,队员们也了解到福建省农科院和谢华安院士对浦城食品业尤其是稻米业的显著贡献。稻文化下的新品质稻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看着展板上浦城当地特有培育出的的优质稻作品种,带队老师季彪俊副教授就此为队员们讲解了遗传育种学的相关知识,帮助队员们了解优质杂交稻的培育过程。并鼓励同学们多多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用知识凝聚科技,用科技带来发展,最后用发展致富,用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耐得住寂寞,扎根田垄间。新一代农员工的未来,就是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未来。”季老师的话语让大家对乡村振兴的距离感不在遥远,对于新时代下的农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农业应当成为一种文化,深深的植根在所有人的心间。乡村振兴,让陈旧却底蕴深厚的文化与先进的时代重新对话,焕发出古老农业文化的新篇章,让大家都可以和其深深共鸣。       

图为队员们与带队老师在稻产业展示馆前合影

随后,展馆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了浦城大米这一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局通过“三确一检一码”来保证“浦城大米”的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三确是指:确地块——做好土地确认工作;确种子——做好种子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的研发工作;确投入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减量使用农药、化肥。一检是指做好企业产品抽检和检验报告上传工作。一码是指印制溯源防伪码方便消费者认证。这种特色的方式让稻米文化最终在销售中不断形成确立,打开了广阔的高端优质米市场,让稻文化下的精品大米畅销全国,打开了浦城优质稻米的名声。   

图为展馆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浦城大米

通过这次的参观调研,实践队队员们感悟了习近平总书记任职副省长时在浦城县调研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深入理解了如何将文化打造于农业,创造特色的文化活力。同时作为农林学子更应该不断发挥自身学科特色,聚力技术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