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深度融合,百年蔗绿色发展——记“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助推乡村振兴二三事

信息员:文:杨瑞婷、洪鼎剀;图:王锦达、傅华英发布时间:2021-01-13浏览次数:953

百年老蔗新姿


出了县城,沿着清沏的松溪河岸边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来到群山环绕,但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村庄。“莫非这就是那片传说的甘蔗林?”带着些许困惑和不安,作为松溪百年蔗科技小院的入驻研究生,网投十大信誉排名2019级农艺与种业研究生杨瑞婷随着导师踏上了闽北小县城的神奇之旅。刚到村庄就被眼前景色所吸引,

万前村的百年蔗,分类上属甘蔗属中国种的竹蔗,据考证它始栽于1727年,至今已293年。一般甘蔗宿根年限只有三至六年,而万前村“百年蔗”的宿根却达300年,至今仍茎叶繁茂,因而许多甘蔗专家称之为甘蔗种植史上的一个奇迹

  图1  层层保护的百年蔗母蔗园


百年蔗由于周围有种植水稻,因此春季要尤其注意大螟的钻驻性危害。”看到正在甘蔗田里做病虫害调查的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锦达老师对万前村蔗农们讲解百年蔗的病虫害发生特点,硕士生洪鼎剀也在边上拿着本子和笔在记录管理要点。同样作为入驻松溪百年蔗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洪鼎剀已经在当地经历了一个寒冬。几年来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等项目支持下,松溪县万前村珍稀的百年蔗面积不但如愿得以扩大,而且产量与品质也获得提高,科学理念在这一古老山村生根发芽。通过将传统分兜移栽繁育技术进行完善、推进蔗茎栽培繁育技术,并利用先进的脱毒健康种苗用于田间扩繁,不仅加快了百年蔗的繁殖速度,还可用于种群复壮,提高产量和糖分。这些都与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的硕士生及导师专家团队的指导和科学技术推广密不可分。202012月蔗农们开始了忙碌的砍蔗制糖工作,百年蔗的产量最高达8.4吨,出糖率更是提高到7.8%,糖厂负责人吴庆有说:“‘百年蔗’红糖每公斤市场售价200多元,2019我们制作了3万多公斤,还是供不应求,不够卖!”如今万前村村民农业收入的70%来自甘蔗,百年蔗作为一个古老品牌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公司的专家团队和研究生团队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更是毫无保留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带头实践的帮助,为百年老蔗换新姿助力!”万前村第一驻村书记如是说道

 图2 研究团队在田间调研究病虫害


引智携手建,福泽千万家


“在面对新技术推广的时候,农民们往往不会那么容易去接受并推行新技术,所以我们要带头做,做出成果来!这样我们的新技术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认可。”福专家团队的邓祖湖研究员这样说道。事实上,我们专家团队第一次看到蔗农们还在用传统的分兜移栽扩繁技术来对百年蔗进行扩繁时,内心都替蔗农们捏了一把汗。传统的分兜移栽扩繁技术在邻近田块间还好,如长距离分兜移栽,不但操作繁琐,用工大,而且在移栽过程中往往根土分离,会对百年蔗造成损害,活率也不高,针对政府和公司提出的扩繁愿望,专家团队决定改变百年蔗的繁育方式,尝试示范推广蔗茎种植技术和窖藏移栽技术,并且团队安排种植试验田,以试验结果引导村民,将新技术的结果和效益展示在蔗农们的眼前。

“在我们尝试推广新技术的时候,蔗农们表现出想接受但是又不敢尝试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的理论知识就像是力打在了空处。” 研究生杨瑞婷表示很无奈。但是还是有少数蔗农愿意支持我们,万前村村民周姨说“我相信这些娃子和专家们,知识是力量带给我们更好的技术,有什么需要帮助,我一定帮忙。”好消息是,在看到种茎直播初步成效后,十分欣然接受专家团队和研究生们的手把手教学。并邀请了蔗农们前来观看。“很期待新技术扩种的成果,到时候就可以得到蔗农们的认可,帮助到他们。”时间转瞬即逝,从2019年到2020年,试验田的成效一目了然,蔗农们也就接受了我们这些员工娃。

20206,我们冒着疫情风险,给村里送过来脱毒健康种苗看到比水稻秧苗还细的脱毒苗时,蔗农们还是不相信,它们能长成大甘蔗,期间蔗农们也有止不住的好奇的,甚至开玩笑说,脱毒苗是否也能脱去新冠病毒看到他们的求知欲,我们趁机讲起了什么是脱毒苗,为何要脱毒并且决定晚上趁热打铁,用PPT讲解宣传脱毒健康种苗。当年底看到“小秧苗”不但活下来,而且长的更好。“这样种的甘蔗长的又高又大,我明年也要这样种。”看到这一幕幕,专家团队和研究生们都藏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傅华英老师表示自己要尽快准备做脱毒种苗的繁育工作,因为这可以让百年蔗的移栽扩繁质量和数量都更上一个台阶!

无数忙碌的身影都只是为了期待中充满朴素纯真的笑脸,福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和研究生们没有喊累,因为他们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将会让历经百年风霜的百年蔗焕发青春,更是为万前村的村民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增添了盼头。

  

新院纳英豪,蔗里蕴真知


202010月份,以福建省民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强带头兴建的松溪县科技小院也进入了竣工阶段,“看着研究生们这么热衷在我们百年蔗的田间进行科研研究,我就想在这里给他们筑起一个家,让他们辛苦工作之后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周总笑着说道。

“经常来万前村,虽然是进行科研工作,但是与学校相比较,在村里更能让我的思想放空,能更专心地进行科研工作,很喜欢这里朴实的民风,现在科技小院即将落成我心里是非常开心的!”研究生洪鼎剀为此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20201230日,中国农技协“福建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在郑墩镇万前村挂牌成立,中国农技协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张建华教授秘书长李晓林教授,福建省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副理事长吴瑞建等专家与县领导黄美萍书记、苏建旗县长、政协吴海舰主席共同出席揭牌仪式。张建华理事长十分激动地发言“最早的科技小院就是坐落在村中民间,没有豪华大厦,和村民们都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松溪科技小院让我找到了以前的感觉,找到了家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了!我相信松溪科技小院一定能加快助力百年蔗的发展,研究生们入住在这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真正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小院就是你们的家!

“张理事长的发言发自肺腑,听得我十分振奋,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有信心,感觉自己有1000%的动力了!”研究生杨瑞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玉露含青紫,风雨蕴精节。”充满文人墨客气息的对联嵌在小院门两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第一批入住在这里,蔗里新院真的很有家的味道。”研究生洪鼎剀望着科技小院大门上的横批“蔗里新院”,真情流露。

松溪甘蔗科技小院以研究百年蔗产业为中心,助力“百年蔗”产业技术提升、人才培育、品牌培树、科普宣传等工作,帮助松溪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本土科技队伍,加快推进“百年蔗”扩种增产,强化“百年蔗”系列产品研发,不断提升松溪“百年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松溪县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

     图3 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张建华教授、秘书长李晓林教授在科技小院与导师员工代表合影


万前百蔗园,游客驻足观


“百年蔗”品牌创建与文旅光观和森林康养是松溪县政府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设“百蔗园”这一想法与县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年这一想法成功变为眼前这场愿景,百蔗园初步建成。年初在学校的近千份种质中挑选出的百余份各具特色的种质如今易地成功安家,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旅客流连忘返。

百蔗园作为万村独一无二的名片,是文化旅游节的焦点,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周末闲暇之余,瑞婷和鼎剀也都会在“百蔗园”里充当义务讲解员。看到客人在香茅前摘一片叶,搓揉闻香的惬意,看到游客与甘蔗合影,将时光定格的瞬间,觉得年初所受到的辛苦都是值得了。在今年的文化旅游节上,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捧着自己与百蔗园的合影问瑞婷:“为什么这些甘蔗跟我平常看到的不一样呀?有些还会有漂亮的花开,有的长的和我一样可爱?这些都是怎么种出来的啊?我可不可以也种出这样的甘蔗呢?”她的一系列问题深深触动着瑞婷。作为科技小院的一份子,她深知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爱上这片百蔗园。在她手写的“百科全书”中,记录着百年蔗的来龙去脉、现代甘蔗品种的前世今生。还有为什么生产上的甘蔗为什么不开花,甘蔗开花有什么作用?百年蔗为什么这么神奇能宿根百年?等一系列常见问题。有时候游客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比如一个老爷爷问道“松溪这么冷,为什么我们百年蔗可以安全过冬,而别的甘蔗不行?”如今瑞婷的研究课题就围绕百年蔗抗寒机制展开,她笑着回答老者“这个问题我还在研究,等我研究出来后再告诉您!”

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瑞婷看着眼前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甘蔗正长出新的叶芽,像极了一个个舞者正在摆弄着各自青春的姿态。内心不经涌出一阵自豪和喜悦。

4 田间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