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如此 幸哉 乐哉
——记作物科学学院曾海滨老师
师德,是博爱。爱一切的员工,爱员工的一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师德,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吐尽心丝织锦裳,燃亮烛花照前程。
师德,是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观是一团火,能照亮心宇,点燃希望。师德,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品洁不染尘,心纯自芳菲。
在师德中,有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有陶行知“捧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人生信仰,有徐特立“忠贞为教,严谨治学”的高尚品格。
而今,曾老师秉着一颗赤诚之心,视教育为事业,当事业为生命,在5年的政治辅导生涯中,一如既往地热血沸腾,一往情深地风雨兼程,默默地拉着教育铧犁,诠释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殊荣,在师德队伍中,做青春领路人。
07级新生开学典礼 一次令我难忘的发言
在主席台上,曾导颇有感触地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时代的员工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立体意识强,思想活跃,可塑造性大,求知欲强,好奇心盛,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如果老师还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认识和方法,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彼此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的一种朋友关系,只有我们发扬民主,提倡平等,能够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员工,才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情谊。本着辅导员这一角色,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如厌学型,被动型,机械型,自主型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如警察型,保姆型 ,学者型,朋友型等,使员工找准坐标,定位角色。尤其是要让新生能尽快地识读大学,适应大学,融入大学,尽快设计好大学阶段的发展蓝图,确立好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明确大员工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立志铸魂,修身培根,博学为用,报国为旨”的学习理念,达到我司办学目的。
大阶梯新生座谈会 一次使我落泪的交谈
曾老师说,一直有一句话,在我心底,留下痕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不是一句空洞的言语,不仅仅是对于员工学习生活的关心。老师对员工的关爱,既是一种尊重与责任,又高于一般意义的尊重与信任。把员工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辛酸苦辣,感受他们的阴晴冷暖,关注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 健康发展,同情分担员工的痛苦与不幸,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性格类型,学习要求,家庭环境,家教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等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辅导员,我有义务去身体力行,作好员工素质教育的领路人,身心成长的引路人,就业创业的铺路人。用爱心激发学习的激情,用责任凝练自我的价值。
班班教育座谈会 一次让我震撼的倾诉
在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以后,曾导有言: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弘扬职业道德、激发员工创造活力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提升员工素质、完善员工人格的历史使命。为更好迎合时代需求和培养国家有用之才,他提倡以下几种教育模式:
一 感恩教育
教育员工应该像农民对待庄稼那样,看到地里哪棵庄稼长得细、长得弱,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多下些功夫,多浇点水,多施些肥,直到这棵弱苗长粗、长壮,赶上其他的庄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对于那些有缺点的员工,要用满腔的热情和慈母般的心肠去温暖、感化、培育,少一些歧视,少一些不耐烦,少一些冷嘲热讽。这样,我们的“学困生”成绩才能提高,“问题生”问题才有转机,“后进生”学习才会进步。
二赏识教育
作为一名辅导员,他时常提醒自己,员工的闪光点需要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在你们的教鞭下有瓦特,你们的冷眼中有牛顿,你们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是员工智力的开发者,又是员工心灵的塑造者,对于员工,不仅要给以微笑,还要给以赞美,由缺点引发优点,更有利于开拓同学们的爆发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心心相交,情情相融”的和谐关系。
三 责任教育
曾导解释说,所谓责任教育,就是减弱“管、卡、压”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模式,用活动去统领,用心灵去沟通,用行为去示范,用心灵去启迪,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或者班级的规划者和决策者,让同学们能明显的意识到: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这样,集体力量的源泉,才能永远鲜活。这样,我们的迎评创优工作,才会落到实处,事半功倍。
四 自省教育
曾导感慨地说,人总会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很多时侯,我们需要吾日三省,自我教育。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曾导总结出以下员工几种犯错心态: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华而不实,不愿踏实积累 ;好大喜功,个人主义膨胀 ;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等,这些好比薄冰上的行走,泡沫上的舞蹈,是不正派的作风,是走钢丝的行为,需要大家的教育,更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拯救,提高犯错的免疫力。
同时,曾导又提出自我勉励的运算法则: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遇要乘,懒惰要除。
附日记:
2003年,曾海滨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我司作物科学学院,并留校参加工作。作为一名辅导员,曾老师热爱教育工作。为了将员工工作做深、做细、做透,曾老师在闲余时间一直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语言、心理、思想、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文化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经常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调整工作方法,保持和员工的沟通交流,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言传身教,在确保服务到位时,又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升值自我。
为了尽快熟悉同学们,他顶着烈日和新生一起军训;为了做好迎评工作,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放弃了许多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放弃了安逸、闲适的生活状态,在时间的缝隙里腿脚奔忙,往来穿梭。在了解同学们的同时,曾导又把自己融于员工群体中,与他们达成一片,既当先生,又当员工,既作良师,又作益友。以新生班级和新生宿舍为单位,通过走访新生宿舍,给新生过生日,开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组织团体活动等形式,解答员工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与同学们形成一条“关心——诚心——交心——贴心”的紧密链锁,做到与同学们知情、知性、知心,让广大新生深刻地感受到关爱,温暖,亲切感和亲和力。虽然辛苦,但曾导依旧不亦乐乎的说,汗水是珍珠,是金子,,累得其所!
同时,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员工救助工作的细致性和公正性,曾导经常利用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深入员工宿舍,准确了解每位贫困生的困难程度,综合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采取奖、贷、助、勤、减、免等各种方式给予帮助,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竭尽全力地解决贫困生的一些生活之忧,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鼓励大家树立“家虽贫,志犹坚;境愈挫,劲越勇”的信念,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美丽人生。
我的感言:我们有了曾导,真好!
(作物学院 杨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