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公司董事长、博士生导师郑金贵

信息员:admin发布时间:2011-09-20浏览次数:404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公司董事长、博士生导师郑金贵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播种希望,能不能收获,却要看你如何浇灌它。公司董事长、博士生导师郑金贵长期耕耘于农学和作物品质遗传育种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共五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还获得“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的鉴定成果一项。主编科技专著四本,共244万字,国内外发表论文80多篇。这是智慧的甘泉、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的丰硕成果。

(一)

    福建历来人多地少,耕地却因修路、建房以及其它人为因素而不断减少。至1992年,福建省人均占有粮仅为全国平均381千克的76.7%。

    面临这样的状况,郑金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发现福建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少,但耕作气候优越,特别是冬季气候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能够靠科技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提高耕地夏种指数,那就可以大大增加粮食总量和农民收入。以此为突破口,郑金贵开始了一个综合研究的项目——福建冬季农业开发。

    为了与国际科学前沿接轨,避免走弯路,同时引进合适的良种,郑金贵先后到日本,美国、台湾等地进行考察,并先后引进苦瓜良种、意大利黑麦草、冬牧70黑麦等几十种良种,并为课题组争取到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在日本长崎农林实验牧草研究室考察时,冬季豆科牧草引起了郑金贵极大的兴趣,可没有种子怎么办,他就用牙缸把整棵植株移植过来,一路上像呵护婴儿一般漂洋过海,把种苗带了回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6年的辛苦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郑金贵和他的课题组在发展传统的大小麦。紫云英等作物的同时,系统地研究出了能够适应冬季农业开发的7种作物类型(冬季粮油作物、冬季经济作物、冬季饲料绿肥作物、冬季中药材、冬季花卉、冬季食用菌)的133种作物,并对其中78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作了研究及系统论述,他们还按照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特点概括出全年的季节安排和作物搭配;在水稻等粮食作物持续增产的前提下,总结出20个冬季农业优高典型;并研究总结了冬季作物的寒害防御,营养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以及各种冬季农产品的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等。

    1994年11月,郑金贵将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果编辑成《福建冬季农业开发》一书,正式出版,立刻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许多看过这本书的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称赞说:“这本书就像个无声的老师,又像一份施工图纸,我们只要照着做就行了。”郑金贵自己也把冬季农业开发应用技术戏称为“傻瓜”技术,是普通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的精细配套技术;该项目成果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

    科学的道路,总是要沿着陡峭的山岩去奋力攀登。冬季农业开发的研究是这样,谷秆两用水稻的研究之路更是举步维艰。

    早在1985-1986年间,郑金贵就注意到,长期以来,水稻遗传育种学家一直把育种目标集中在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上,而简单地把水稻桔秆视为光合作用的“代谢源”和稻穗的“支撑体”。这样,桔杆就成为纯粹的农副产品,其营养成份含量很低,如粗蛋白含量仅4%左右,而其数量又很大,全国每年有与稻谷产量相当的2000亿千克的稻草产生,这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的农业资源。   

    没有人搞过,意味着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经过几年的试验,郑金贵和他的助手们已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即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杂交等方法进行引变,达到基因变异的效果,并研究出了“同步双重筛选法”,对引变、杂交后的每一代都进行筛选,即田间选出稻谷产量高、抗性好的植株(即“田间产量抗性性状筛选”);稻草再进行“实验室稻草营养成份筛选”,谷和草都中选的单株才能进入下一代系谱种植。每一代都这样同步双重筛选”以保证稻谷高产,特别是使稻草的品质徽效多基因逐代积累,直到遗传上稳定,成为谷秆两用的新型水稻。为了弄清稻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郑金贵反复研究了6年12季1300多份材料,获得了2万多个数据。

    为了搞清一个数字,他有时得工作到深夜两点;为了不打断工作思路,有时在办公室里过夜,累了就靠在椅子上随便打个盹。每年7月是水稻育种的关键时期,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每到这个时候,郑金贵就要亲自在田间选种。7月的太阳又毒又辣,地上都能烤出烟来,田里的蚊虫更是肆虐,一叮就是一大包,痒得难受。每年7月在田里选种两周,郑金贵总得晒脱一层皮,掉上好几斤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4年,谷秆两用水稻新品种“201”、“202”终于选育成功了。N-15示踪结果表明,尿素能以蛋白质的形式储存在两用稻的稻草中,其稻草蛋白质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菇蛋白、鱼蛋白和白鼠的体蛋白。稻草营养成份比一般品种高80%以上。实验表明:该稻草饲养奶牛,产奶量可提高7.6%;饲养草鱼,鱼产量可提高34.6%;栽培草菇,菇产量可提高34.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1994年,由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鉴定组对该成果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该研究……开拓了水稻育种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独创性……属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

    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郑金贵深知眼前的成果还只是迈出成功的第—步。

    他也清楚地看到了成果的缺陷——生产期太长,谷产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来不及品尝成功的喜悦,郑金贵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