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福州日报2011-05-14第4版经济以《“90后”女大员工试成种菜新方法》为题、福州新闻网“经济频道” (http://news.fznews.com.cn)以《“90后”女大员工发明种菜新方法》为题,报导了我司2009级农学专业员工邱霄俏同学的创业事迹,“耕德网”、“农大青年网”等校内媒体也及时给予了关注。现转发福州新闻网报道如下:
图1:邱霄俏与父亲看着第一批长成的豆苗
福州新闻网讯 13日,在公司作物科学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该院大二女生邱霄俏与父亲邱水文一起,将第一批立体栽培成功的豌豆苗收割装袋(如图),准备送往福州一酒楼。这意味着,由邱霄俏负责的“蔬菜全人工调控立体栽培”项目获得成功。
蔬菜全人工调控立体栽培,即通过精确的光控和温控,用无土栽培方式将种子种植成食用蔬菜。小邱介绍说,有一次,她偶然看到了“立体栽培”的资料,便燃起了试验种植的想法,进一步调研后,她发现这一领域的产业化生产接近空白。为此,她利用课余时间在仓山家中的小冰箱做实验,最终发现这种栽培方式不受阳光、雨水等自然条件影响,种出的蔬菜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安全。
小邱的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公司作物科学学院腾出一间6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并给予小邱一定的资金支持。邱水文更是为了女儿忙前忙后,将实验室里需要的架子、灯光设备、引水设备、种子等准备到位。
图2:收割第一批豆苗
5月2日,父女俩开始生产第一批豌豆苗。生产过程包括催芽、育苗、生长等环节,前后约10天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了详细指导,如每天室内光照要达到12小时,收割后豌豆苗根部等磨成匀浆后,再进行消毒发酵还能再制成营养液等。
邱水文表示,以一个0.22平方米的育苗盘计算,这个60平方米的实验室每次可产出140盘豆苗。昨日收割的第一盘豆苗约重850克,以此推算,每次可产出豌豆苗超过100公斤。
小邱还说,第二批豆苗已经准备培育,规模会比第一批大,而实验室外还将建透明温室培育间和室外培育地,用来扩大种植蔬菜的范围和种类。
小邱是“90后”,她的这个项目获得了作物科学学院首届大员工创业大赛的第一名。
(福州日报记者 郑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