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席导师
王松良,男,196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现任海外学院常务副经理、农产品品质研究所卫生品质研究室主任。2006-2008年度获得公司教学质量奖特等奖;2008年被评为校教学名师、师德之星,2009年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第一负责人,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2014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2001、2005-2006年度2次获得教育部公派赴荷兰、加拿大知名大学从事作物卫生品质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从2001年至今,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白菜抗/耐镉关键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及福建省高校教师基金项目“福建省主要蔬菜的卫生品质研究”、“芸苔属蔬菜Cd高、低累积基因型筛选”、福建省省长基金项目“有毒物质对蔬菜卫生品质的影响研究”及福建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小白菜抗/耐Cd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获2001省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编著国家级教材一部,参编教材3部。
二、 团队成员
1、郑金贵
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司原董事长,现任公司农产品品质研究所所长、福建省特种作物育种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发明协会副会长。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人事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事部)及“福建省首届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委、省政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特种作物品质遗传育种、农产品品质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农业部948计划等研究项目11项。获得三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稻秆的高效利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名), “南方冬季农业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名),“开展两岸交流,发挥双方优势,培养中华民族高水平农科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出版《农产品品质学》、《水稻秸秆品质生物化学》等科技著作6部(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已培养博士后9人,博士生31人,硕士生75人。
2、林荔辉
男,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博士,农产品品质研究所功能型杂交稻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黄红麻遗传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主持或为主参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计划、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9项;福建省科技项目12项。第一完成人完成了优质早稻两系不育系3个和两系杂交新组合6个;育成了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个,新品种7个,成果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40多篇。在水稻和黄红麻育种上,获福建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一项。
3、陈选阳
男,硕士生导师,博士,副研究员,农学系副主任,农产品品质研究所薯类品质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甘薯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物技术研究。1995年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遗传育种博士学位。2003年11~2004年6月在北京大员工科院访学,2009年7月~12月在台湾大员工科院访问。主持福建省粮食重大专项专题、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项目5项。
4、许 明
男,硕士生导师,助理研究员、博士,现为农产品品质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2011年毕业于公司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修。目前主要从事功能型转基因水稻(如人参稻)及高萝卜硫素青花菜新品种培育研究,主持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
5、吴仁烨
吴仁烨,男,1983年生,博士,讲师,现为农产品品质研究所功能型植物研究室主任。2008年毕业于公司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公司持续发展与推广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为公司作物科学学院农学系教师,开设本科生课程“农业气象学”。
主要从事植物释放负离子、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经济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开展可高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型植物种质资源及其机理机制的研究工作。
1.特种作物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
●特种稻育种与利用(黑米、红米杂交稻、功能性速食粥及转基因人参稻等)
●高EGCG茶树种质发掘、创新及抗肿瘤功效评价
●保健型(高β-胡萝卜素、紫色素)及加工型(高淀粉)甘薯育种及利用
●高萝卜硫素青花菜育种及利用
2、作物卫生品质育种与生物技术
3.功能型植物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功能型植物种质资源的发掘
●植物负离子机的研制
●脉冲电场刺激下功能型植物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机理研究
四、研究成果
(1)科研获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第一完成人,2007年);
●国家级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二等奖:开展两岸交流,发挥双方优势,培养中华民族高水平农科人才(第一完成人,教高[2009]12号);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方冬季农业开发与推广”(第一完成人,1998年)(第1名)
●“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与稻草营养品质的研究”项目经专家鉴定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居国际领先水平”(第一完成人);
●“富含营养保健成分的三种优质农产品的研究”项目经专家鉴定为“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第一完成人);
●“植物源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研制”项目经海峡两岸9位鉴定为“总体居国内领先水平,利用电脉冲刺激植物释放负氧离子组建的应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第一完成人)。
●高萝卜硫素(Sulforaphane)青花菜品种选育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经专家鉴为“国际先进水平”(第二完成人,合作导师)
(2)授权专利
●室内植物源负离子激增装置,台湾,专利号:103205917
●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台湾,专利号:103301979
●防触电的室内植物源负离子激增装置,台湾,专利号:103205916
●室内植物释放大量负离子的装置,中国,专利号:ZL201110009140.1
●一种刺激室内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装置,中国,专利号:ZL201120013063.2
●一种便携式多参数可调植物电脉冲刺激仪,中国,专利号:ZL201220202819.2
●室内植物释放大量负离子的花盆结构,中国,专利号:ZL 201120012329.1
●防触电的室内植物源负离子激增装置,中国,专利号:ZL 201420474028.4
●室内植物源负离子激增装置,中国,专利号:ZL 201420474026.5
●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中国,专利号:ZL 201430298987.0
●用于桦褐孔菌发酵的培养基及发酵产多糖的方法与应用,授权日:2014.6.27 专利号:ZL 201210351087.8
●甘薯实生苗一年两代选种方法, 授权日:2012.4,中国,专利号:ZL 201010205824.4
●一种叶菜用甘薯的生产及应用, 授权日:2012.6.27,中国,专利号:ZL 201010205795.1
(3)论文、著作
- Zuxin Cheng, Juncheng Lin, Tongxiang Lin, Ming Xu, Zhiwei Huang, Zhijian Yang, Xinying Huang,Jingui Zheng*. Genome-wide analysis of radiation-induced mutation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Molecular BioSystems, 2014, 10(4): 795-805.
- Genome re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a nutraceutical riceJuncheng Lin, Zuxin Cheng,Ming Xu, Zhiwei Huang,Zhijian Yang,Xinying Huang,Jingui Zheng*.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2014.11.21.
- Zheng Jin-Gui, Lin Jin-Ke, Cheng Zu-Xin, Xu Ming, Huang Zhi-Wei, et al. Study on Breeding for Crop Fine Varieties Rich in Food Factors and their Functions.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012, 20(Suppl.1): 198-202.
- S.Q.Zheng,J.G.Zheng*.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antifatigue effects of longan (Dimocarpus longan Lour.) seed polysacs.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0,24(4): 622-624.
- ZHENG Jin-gui, CHEN Jun-chen, YANG Jing, ZHENG Kai-bin, YE Xin-fu, HUANG Qin-lou, XIE Bao-gui, CHEN Bing-huan, TU Gai-lin and CHEN Wang-rui. Studies on Feeding Animals with Straw of Grain-Straw-Dual-Use-Rice 201.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11):1286-1292.
- ZHENG Jin-gui, CHEN Jun-chen, HUANG Qin-lou, ZHENG Kai-bin, YE Xin-fu, TU Jie-feng and CHEN Bing-huan. Studies on Growing Edible Fungi on Improved Straw from a Dual Use Rice Cultiv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8):871-877.
- 郑金贵编著.《农产品品质学》(第一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38万字.
- 郑金贵著.《水稻秸秆品质化学与遗传改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70万字.
- 郑金贵主编.《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157万字.
- 郑金贵主编.《台湾高等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122万字.
(4)品种审定、认定
- 高萝卜硫素青花菜“福青1号”,2012年福建省认定。
-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金山208,2010年省级审定,2011年国家鉴定
- 优质红心甘薯新品种金山75,2010年省级审定。
- 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金山679,2008年省级审定。
- 高产红心甘薯新品种金山763,2008年省级审定。
- 红心薯干加工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金山630,2006年省级审定。
(5)新产品鉴定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崔胜辉研究员
福州大学 缪希仁教授
福建省机械研究院 陈金瑞教授
福建省林科院 叶功富教授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宋松林教授
北京、台湾、福州、漳州用户代表桂瑶、黄宇翔
对发明专利产品——“植物负离子机”进行新产品鉴定。专家认为“经检测,距离产品1m处正前方的负离子浓度值超过5.0万,产品具有创新性,综合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企业工艺技术条件和检测手段能满足生产要求。”
福建省经信委认为:“这是我省首个植物与机电相结合的跨学科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