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闽侯善恩园简介

信息员:admin发布时间:2011-09-28浏览次数:3130

   福州市闽侯善恩园是一所依靠社会力量、在司法行政部门的协助下举办的儿童慈善机构,主要代养因父母服刑而流落社会的未成年人,免费为他们提供养护、医疗、教育等救助,为全国第二所此类特殊的儿童慈善机构。我园成立于2000年6月1日,法定代表人、园长系林仕丹女士。

   一、用至爱撑起温暖的家,以真情开创新的生活

       我园在保护未成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园为受助儿童免费提供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维护他们基本的生存和受教育权益,并注重思想教育,以防止他们重蹈父母的覆辙。五年来,我园累计收容代养少年儿童96人(不包括暂时收容的4人),其中男生58人,女生38人。在这些儿童中,服刑人员子女70人,占总数74%;有关方面推送来的社会上孤儿、流浪儿、残疾儿、弃婴以及精神病患者的子女等特困儿童26人,占总数的26%。入园时儿童最大的15周岁,最小的为当天出生。其中残疾儿童15人,占总数15。6%。这些儿童分别来自我省福州、南平、三明、龙岩、宁德、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区,以及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儿童户口已分批从原籍地迁至本地。至目前为止,因父母刑满释放而出园的儿童17人,因亲属有能力抚养而出园的16人,共出园儿童33人。目前在园儿童63人中,中学就读的11人,在小学就读的42人。

       他们终于等到了噩梦结束的这一天,由于父母犯罪,幼小的他们不仅失去了生活依靠,而且备受精神欺辱,饱尝了世态炎凉和命运不公。来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辛酸的遭遇和贫穷的背景。霞浦县的三兄妹,父母入狱时,12岁的长兄小杰总算在豆腐坊里找到活干,从凌晨4时一直干到晚上9时,终日泡在卤水里的手脚,烂了结疤,结疤了又烂,每日挣来的3元钱不知如何度日,还要供妹妹上学。在弟弟小宇被收留他们的亲戚逐出家门后的半个月,小杰也就带着弟弟开始了长达4年的流浪生活。武平县兄弟俩,入园时哥哥小龙13岁。他们的父亲终日喝醉酒就打老婆,打得性起就将小龙从二楼阳台上往下扔。一回父亲追打儿子,把兄弟俩从山崖上扔下,摔得孩子昏死过去。忍无可忍的母亲只好毒死丈夫,自己因此身陷囹圄。一天暴风雨中的土屋塌了一半,惊恐中小龙带出几件衣服就拉着弟弟逃到村边的一个墓地上栖身,从此以野果充饥,以乞讨为生。平和县的姐弟俩,在姐姐小星5岁的那年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从此小星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终日忙着喂猪等农活。2002年夏季的一天,林园长等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应声开门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白发老奶奶。年迈的奶奶每天清晨摸索着煮一锅饭,由着弟弟小隆吃上一天,其余的就管不着了。小隆漫山遍野地疯跑,偷挖人家地瓜吃往往免不了一顿毒打。村民带来脏兮兮的小隆对林园长说:“这孩子天天挨打,赶快把他带走吧,要不早晚会被要打死。”男孩小林,父母离异多年,自父亲入狱后,与90多岁的祖爷爷相依为命。祖爷爷根本无法料理生活,小林吃了上顿饭没下顿。小林油嘴滑舌地向人讨钱,饿了在垃圾里捡东西吃,虽然还不到10岁,却已染上疾病和抽烟等恶习。有一次独自跑到山上玩火,结果失火烧毁山林一大片。

       服刑人员子女需要救助的,由其父母向所在监狱提出申请,由省司法厅基层处等负责联系,各地司法部门安排对这些儿童的寻找、身份认定和接送工作。五年来,我园通过司法部门也多次派员前往屏南、连江、福清、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漳浦、漳平等地调查申请入园儿童的情况,有的就由我们接收带回。儿童来园后,我们立即与孩子的父母签订了委托代养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义务与权利。协议书由闽侯县民政局、我园和孩子父母所在监狱各执一份。刚来的孩子们体质很差,许多人严重贫血、尿床、蛔虫感染或乙肝病毒携带。来园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体验和治疗,以后每年都进行体检。为残疾儿童四处求医问药,给予积极的治疗。园里平时注意为他们增加营养,在缮食中均衡营养搭配,贫血和尿床的孩子,经药膳治疗后都有了好转。园内儿童分别送到邻近的中小学和特殊学校就读,学龄前儿童留在园内自行教育。2004年秋季起,园内适龄儿童就在我园举办的小学里就读。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很差,在我园教员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平均成绩在学校达到中上水平,有的还当上班干部。孩子的心态大多被扭曲,沾染有说脏话、撒谎、偷窃、打架、报复、外逃等不良习气。我们注意抓住生活的每个细节对他们进行心理纠正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园里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动物园、海底世界、江滨公园、旗山风景区、博物馆、科技馆等。2001年7月带领孩子们到平潭岛度假。2001年8月部分孩子与香港播道儿童之家开展联谊活动,游览了厦门鼓浪屿。这些活动既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又陶冶了性情。

       童工小杰,是当时园中最大的孩子,初来时他还习惯性地于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要干活”。小杰先是在附近念初中,后因功课跟不上,园里就出资让他学厨艺,期满后才发现小杰的健康状况不宜当厨师,于是又出资送他去学车工。小隆自父母入狱后,长年在社会上厮混,无人管教。来园时,他漠视一切,经常用拳头“说话”,不听教导。为了逃避上学,曾扬言要绝食五天来抗争,后来果真躺在床上不吃饭不上学。后在园里老师的耐心教导下,终于重返课堂。一次,小隆不慎摔折了右腿骨,园里老师照顾他于床前,喂饭、擦身子、抱他上厕所、往返送他到医院。一向受惯了别人欺辱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小隆,冷酷的心渐渐软化下来,终于对老师说了一句在他以往词典里没有的词——“谢谢”。痊愈后的小隆俨然换了个人,又听话又热情,学习成绩优秀。连江县的男孩小明,父亲入狱后,母亲离家出走。长期以来,小明总是目无表情,不说话不与人交流,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经过教员们长时间的关心和照顾,小明逐渐开朗起来,有了笑容,能与小朋友交往,遇事能找老师帮助。建阳市男孩小迪自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后,终日到处乱跑。刚入园时,整天土里来土里去,不愿洗澡洗衣服,哭着闹着不肯学习,总要与人吵骂打架,还想方设法对付老师的管教。经过多方不懈地教导,小迪渐渐地能听从教导,能较好地学习。后来父亲出狱将其接回家后,还经常打电话回园,很思念园里的生活。两年前,由于父亲入狱、母亲遇害,漳平县的15岁男孩小桂变得木呆、寡言、自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加之交不起学费而正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来园后,小桂进了当地的中学学习。园里的教员劝慰他、鼓励他,渐渐地小桂恢复了往日的信心,进而奋发读书,去年中考时以700多分的高分考进重点中学闽侯一中。在园里,孩子们就这样一步步地创造出自己的新生活。

       此外,在有关方面的请求下,我园也少量接收由他们推送来的社会上的特困儿童,有的是110警车紧急送来的,其中主要是残疾儿童。2004年12月,《东南快报》记者根据举报线索,对在福清市宏路镇街头流浪了4年的约8岁男孩小生作了三天三夜的跟踪观察。小孩子本无姓名,饿了就在垃圾桶里找食,冷了就捡别人扔掉的烟头吸之取暖或蹲在角落哆嗦,甚至为了一个馒头任人戏弄。经该报的两次长篇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几经该报记者与我园联系后,林园长最终接收了这位已被送来的流浪儿。2004年8月,据福清教会反映,当地有姐弟俩,父母均患精神病,母亲不知去向,爷爷被父亲打伤,奶奶失明且长期瘫痪在床。7岁男孩小杰自幼被父亲绑在小阁楼上,时常被父亲从睡梦中拖起用水冲。长期的与世隔绝,小孩已失去话语能力,大小便不会处理,对外人特别恐惧。是林园长亲自到昏暗的小阁楼剪掉绑绳,把姐弟俩解救到我园。姐姐小群常有异常举动,动辄大发脾气、出走、逃课骂老师。经过辅导,小群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闽侯县的女孩小琴,双腿瘫痪,先后被生父母和养父母抛弃,是当地妇联推送到我园。我园还送她到北京治疗,经一年的针灸,目前能依靠扶椅行走,已插班在小学一年级学习。孩子们的背景也许不一样,但遭遇的不幸却是一样的,他们热爱这个共同的家。

       从总体上看,孩子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原来普遍营养不良、发育不好和患有疾病,现基本上得到治疗和改善。他们原来生活散野、个人卫生差、终日玩耍,现在能按时饮食起居,参加学习,自理个人卫生。他们基本上改掉了不良习惯,克服了消极、自私、自卑的心理障碍,逐渐有了积极的心态,也乐于助人。安稳的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他们有了希望,也乐于听从教导。他们原来普遍厌学、逃学、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现在一般能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以好成绩为荣。孩子们的脸上有了红润和笑容,在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光明的起点。

   二、开展亲情帮教活动,配合罪犯改造工作

       我园把对这些孩子的救助工作延伸到监狱中他们父母的身上,把开展孩子们与其父母间的亲情联谊、联欢和帮教活动,作为我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使孩子们珍惜天伦亲情,另一方面也解除服刑人员的后顾之忧,感化和激励他们改过自新,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配合罪犯改造方面发挥了我园独特的配合作用。五年来,在省监狱管理部门的合作下,我们带领孩子们几乎走遍了省内所有的监狱,举行和参与较大的亲情帮教活动达15次以上。数据表明:我园孩子的父母已有90%以上获得减刑奖劢。省监狱管理局教育处周苏东处长说:“善恩园在服刑人员子女最无助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手,解除了服刑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让他们能安心改造,真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善事。”

       一位领导曾讲起他在狱中的见闻:女犯们急切地用兔奶救活一只失去母猫的小猫,对其呵护有加,在它的脖子上系上漂亮的红丝带。当人们问起其中的缘由,一位女犯哽咽着说:“我们天天想孩子,孩子就像眼前这只小猫……”罪犯对子女的亲情同样割舍不了,尤其是女犯,孩子更是她们永远的牵挂。哀莫大于心死,女犯有的割腕自杀,有的扬言要制造事端与人同归于尽。省女子监狱的李美兰政委问她有何需要帮助时,蒋某突然扑在李政委的怀里失声痛哭:“我的两个孩子在哪里流浪我都不知道,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李政委当即与林园长联系,很快把她的两个儿女接到我园。龙岩的女孩小珍在5岁时其父入狱,家中没有别的亲人,其父来信请求我们代他寻找女儿。当我们把失散4年的小珍带到他跟前时,他真是感激万分。

       中秋节、儿童节以及寒暑假等节假日里,我们经常带领孩子们分路到他们父母所在的监狱去探望,与他们的父母同吃同住,开展亲情联欢活动,也经常参与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帮教活动。每到一处,监狱里都张挂横幅标语隆重欢迎我们,监狱长等领导和服刑人员都来欢迎我们并都参加了联欢活动。在最初的几次活动中,多年未见的父母与子女抱头痛哭,全场泣不成声,无人不为之动容,据说这是监狱里前所未有的。有的孩子从不认识父母到最后哭喊着离不开父母。服刑人员陈某接到10岁儿子送来的鲜花,一下紧紧抱住儿子而声泪俱下:“爸爸会好好改造的,会早日接你回家的。”在后来陈某给我们的来信中还一再表示感谢。孩子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打动了服刑人员的心,在场的领导和来宾也流下了泪水。五年来,孩子们参加的较为大型的亲情联欢帮教活动有:2000年9月,应邀参加在省女子监狱由该监狱举行的“中秋节亲情联谊会”;2000年——2001年期间,孩子们作为特约嘉宾和采访对象多次参加了省电视台、省东南电视台“自己的故事自己拍”、“有你有我”、“视点”等栏目有关亲情帮教的拍摄活动;2001年2月,在省女子监狱参加了由省妇联、省女子监狱、福建电视台举办的“新世纪、新人生”春节综艺联欢会;2001年6月,参加了在省女子监狱举办的我园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会后孩子们与母亲同游了左海公园海底世界;2001年8月,到省女子监狱、省榕城监狱以及福清、莆田、泉州、龙岩、建阳、武夷山等监狱探访他们的父母; 2002年8月,到永安、建阳、武夷山、闽西、泉州、厦门等监狱探访他们的父母;2002年10月,参加省收押中心二大队举办的“第二届国庆文艺晚会”;2003年1月,省劳教局带领劳教人员来园,与我园共同举办了“爱喜乐生命”新春联欢会;2004年4月,参加了在省收押中心举行的由省监狱管理局和《法制与社会》杂志社联办的“同一片蓝天下”的文艺晚会,并与他们父亲会面;2004年10月,参加了在闽西监狱举行的省首届服刑人员运动会闭幕式的文艺汇演。平时孩子们保持着与父母的电话、书信联系。逢年过节,监狱管理部门和各监狱也会带着慰问信、慰问金和礼品,同服刑人员一同来园里探望孩子们,进行亲情联欢活动。当父母来信有减刑的消息,孩子们会兴奋地告诉大家,大家都替他高兴。

       林园长带着兄妹俩去探监,小斌狠狠地说:“呸,我早就没有妈妈了。”当他们的妈妈蒋某惊喜地拥向孩子时,小斌对母亲又叫又踢又吐口水:“你不是我妈妈,不是我妈妈。”望着分离4载的儿女,蒋某痛哭了一夜。第二天她不禁向林园长跪下,林园长赶忙把她扶起:“小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你就不用担心,我们会尽心尽力的,你放心改造吧。”以后林园长她们又连哄带骗地带小斌他们来探监。一个月后,在林园长她们和干警的反复劝导下,小斌一颗冰凉的心开始融化了。小斌的“妈妈您好好改造,我在善恩园里等你”这句话,成为他妈妈的精神支柱。后来蒋某表现突出,两次获得减刑奖励。园里还带小斌兄妹到永安监狱看望他们的父亲。小斌父亲在给林园长的信中写到:“是你们的感化和子女的渴望唤醒了我的灵魂,激励我告别昨天。如今我已获得多次减刑,妻子在明年也将刑释,这一切都与你们的帮教分不开。”刚进园的小杰他们拒绝与父母会见,认为是父母犯罪使他们受尽欺辱。林园长开导他们说,他们毕竟是你们的父母,他们的罪过也已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如果你们不认他们为父母,这无异于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你们不希望他们早日释放而使你们重新拥有一个家?他们终于同意去见父母了。当他们了解到父母的犯罪其中也有被坏人利用的原因,也就原谅了他们。目前小杰已在一家企业当车工,每月领到薪金他总是按时寄回五六佰元钱给已刑满释放在家养病的父亲,每月探监日还不忘带上母亲爱吃的东西到省女子监狱探视母亲。男犯郑某因为孩子在我园有人照料,因此表现良好,并提前出狱了。一出狱就雇车直奔我园,父子含泪向园长、员工和小朋友告别,深表他们的感激之情。孩子接回后,他们还经常保持与我们的联系。是亲情依恋唤醒了被罪恶吞噬了的良知,服刑人员深切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重新燃起了希望,许多人摘掉了危顽犯的帽子。他们总是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我现在思想包袱没有了,心中只有感激,只有好好改造来报答。”省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各监狱的领导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感到欣慰,这一工作创新,已成为我省预防犯罪和罪犯改造工作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我园的工作另一个方面是得力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省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推动和协助了我园的创办,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2002年2月司法部监狱管理局领导来我园视察,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省司法厅陈保明厅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善恩园的成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其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利于罪犯改造。”他在媒体上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这件大好事,并发动司法厅直属单位、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监狱为我园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陈保明厅长还来到我园看望孩子们,作了“爱心无价”题辞以表彰我园。省监狱管理局许以穆局长等领导以及各监狱的领导春节期间都带着慰问信、慰问金和年货来园看望孩子们和员工。省警官学院、省法学会、省劳教局等单位还赠送给我园投影电视、电脑、电子琴和系列面食制作炊具等。2000年8月,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团省委权益部、海峡周报社等在《海峡周报》上刊登倡议书和“善恩园儿童情况一览表”,联合发起援助“临时孤儿”行动,让我省杰出(优秀)青年律师结对帮助园内少儿。特别要提到的是,华恩基金会董事长、深圳松辉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树华先生,儿童乐园基金会董事、顺昌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希圣先生及其慈善机构,以及角声文化交流中心等都给予了我们主要经费上的支持。

       各级妇联、民主党派、共青团、慈善、宗教等社会团体,闽侯县政府及其民政、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爱心人士都莅临我园指导工作。省慈善总会董启清副会长等人曾来园调研,转赠给孩子们糖果,为我园筹办小学给予了资金帮助。2004年10月,由省、市妇联和福建师大教科院组成的课题组,来我园进行“家长服刑的子女家庭教育”情况调研。省妇联林文秀副主席认为,我园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在省人大林强副主任的关心下,2004年6月民建福建省直工委会和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来园举办“六一献爱心”活动,捐赠了生活、学习用品和5万元善款。该学院还与我园签订了为我园毕业生提供免费入学和推荐就业的意向书。2004年12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嘉騋先生的带领下,联合国南南合作网螺旋藻示范基地和省神六保健食品公司向我园捐赠了价值9万元的螺旋藻营养品,作为我园儿童和善恩小学员工的课间餐。福州市老龄仁爱服务中心也给予了我园工作上的指导,为孩子们免费提供药品,组织医生前来义诊。基督教的团体和个人,更是给了我园多方面的无私奉献。2004年4月,“全国三八红旗手”陈丽英女士向我园捐赠1万元善款。尤为感人至深的是,2002年11月一位93岁的退休老教师张瑞英老人,经一年多查寻后终于找到我园,倾其一生积蓄将4.5万元捐赠给我园。

       五年来,社会各界志愿者来我园参加志愿活动约1500人次,其中大中专院校员工约1000人次,其中也有中小员工,甚至连幼儿园小朋友也参与活动。他们来园调研、捐款捐物、联谊联欢、辅导功课、体检义诊以及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等。志愿者来自的学校主要有:公司、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警官学院、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他们在给予我们人力物力上帮助的同时,也感到自身受益匪浅,无论是施助者还是被助者都得到了心灵的升华。

       五年来,各种传媒也给予了我园大力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做了多方面的采访、报道和评论。传媒主要有:新华社、中新社、福建电视台、福建东南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有线电视台、福州电视台、闽侯电视台、福建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日报、中国妇女报、海峡都市报、海峡周报、东南快报、福建法制报、福建新生报、福建老年报、海峡摄影时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慈善》杂志、《开放潮》杂志、《法制与社会》杂志、《生活·创造》杂志、香港《东方日报》、香港《号角》月报、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朱冬亮博士在《开放潮》杂志(2005年第一期)上撰文评论说,作为一种民间社会救助组织,善恩园的创办算是一个创举,也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善恩园“运作机制上也是一个尝试,可以为今后类似的属于第三部门性质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他们的报道和评论感动了无数传媒受众,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同时也推动了我园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