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农林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助力三明乡村振兴

信息员:陈玉凤发布时间:2019-07-24浏览次数:170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公司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锦达老师带领作物科学学院大员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人前往福建三明,在三明农业农村局的协助下开展社会调研以及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实践队员深入将乐、泰宁、建宁和沙县,了解基层一线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用亲身经历感受三明农业农村发生的变化。

产业兴旺促发展

为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将乐县在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上做足功夫,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当地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以“西湖红糖”为例,将乐县有着400多年的红糖制作历史,近些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挖掘当地红糖文化和内涵,尤其是在黄潭镇,一年一度的“红糖节”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实践队一行走进了将乐黄潭镇,在县糖业协会肖会长的介绍下,了解了西湖糖厂生产红糖的工艺流程,交流了当地甘蔗品种的基本信息。在将乐农民创业培训班,带队教师还开展了“甘蔗病虫害的精准识别与防控”的培训讲座,课后还亲自深入田间了解和帮助当地蔗农识别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科学技术助创新

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科研团队发起、注册成立的科技型生物种业公司。实践队赴泰宁分队的队员们在泰宁期间通过参观科荟种业公司,结合实际田间耕作和实验室操作,不仅学习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也对“用科技助力企业发展”有了深刻了解。公司坚持“以研发为核心”,投资3000万元建立公司研发体系,设立了自身的生物育种机构,自有研发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3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公司会聘请当地农民进行播种、插秧等工作,运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有效地提高制种效率,同时合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帮助。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科荟种业的发展是泰宁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发挥科荟种业龙头带动作用,以朱口、上青、下渠、开善为核心区,加快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创建。用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驻村扶贫带成效

建宁县是“五子”之乡,实践队赴建宁分队在县农业农村局廖春平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枧头村感受村庄近些年发生的变化。枧头村长期受到饮用水短缺、路灯缺乏以及交通不便等发展问题的困扰。近两年在省纪委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曹锐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队员在村里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又充实的,跟着罗国龙书记走入梨园实地查看黄花梨的采摘和销售情况,在水稻制种田和当地村干部帮助贫困户进行“拉花”作业,在村口协调道路拓宽村民纠纷,还在村里重点打造的扶贫项目——战狼回力训练营,为“小战狼们”开展科普教育。谈到未来发展,曹书记和实践队员们说到,“枧头村还是当年聂荣臻、林彪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参加建宁保卫战的军团司令部所做地,未来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点对点帮扶、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和加快推进贫困村增收,建宁县已于2018年对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全部脱贫。



食品安全必保障

提起沙县,没人不晓“沙县小吃”。作为沙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增长点,当地政府为促进小吃行业发展,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视。沙县小分队的队员们在沙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谢火生的带领下,深入各家庭农场、企业对各自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一品一码”的抽检。“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今后没有‘一品一码’的农产品,将不能进入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谢火生站长向队员们介绍如是。为推进“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建设,让广大农产品生产主体掌握相关操作规程,保障农户切身利益,沙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多次的“一品一码”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并结合农业科技下乡、食品安全宣传等活动保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队友们在进行一周的实践后,对其感触更为深刻。在最后的总结座谈会上,带队教师和每位实践队员们都逐一分享了各自收获与感悟,并谈了对当地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充满着对乡村振兴的无限期待。通过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这些年来三明在促进农业农村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变化,更是坚定了自己学农爱农的决心。“农业必有可为,毕业后我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中。”实践队队员曾子逸说到。